结庐虽傍市,种竹近成林。
乍到安禅地,终谐大隐心。
开轩迎苑月,隔牖度城砧。
已惬山泉赏,何须云壑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结庐虽傍市,种竹近成林。
乍到安禅地,终谐大隐心。
开轩迎苑月,隔牖度城砧。
已惬山泉赏,何须云壑寻。
《初秋夜同林太史过萧太史书斋》是明代文学家李攀龙的作品。该作是李攀龙的名篇之一,也是他的代表作。此文通过描写一个清高的文人在初秋夜晚与友人相聚、品茗赏菊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友情、人生以及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以下是该作品的原文:
初秋夜同林太史过萧太史书斋
月下风前,闲步书斋,有高士之雅趣也。
林太史携壶酒,邀余共饮,遂命侍儿取琴瑟。
太史曰:“吾辈当效古人,抚弦而歌。”余欣然从之。
于是坐中琴声起,歌声随之,如珠落玉盘,响遏行云。
曲终,皆叹服其妙,曰:“子非人间人也!”
余亦自叹曰:“今夕何夕,予与子同是人耶?”
二人笑曰:“今日之乐,非他乐可比也。”
于是相视而笑,饮罢而散。
余因忆古人有言:“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然今日之遇,可谓千杯易尽,万语难说也。
余因记此事于心,以为后之游者,宜以此言为戒。
此文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夜晚,作者与友人相聚在书斋中,饮酒弹琴,相互欣赏对方才华的场景。作者通过描述这一过程,表达了对于友情、艺术以及自然之美的赞美。同时,通过对古代文人交友的引用,展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