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钱塘路,逢人说胜游。
湖光吴苑晚,山色宋陵秋。
岩桂密连寺,渚花高映楼。
伤心六桥月,不照汴河洲。
出钱塘门览古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出钱塘门览古作》——明代区大相的文学韵味
当我第一次读到区大相的《出钱塘门览古作》时,被其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所吸引。这首五言律诗,以明快而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钱塘古城秋夜图。我无法回答“我不知道”,因为这首诗让我对明代诗歌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中,区大相用“驻马钱塘路”开始了他的游历,这不仅仅是一次对地理位置的描写,更是作者心中情感的流露。他遇到了行人,听到他们谈论着这里的胜景。这使我想起了白居易的《琵琶行》,其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遇见他人的欣喜。
诗人描述了吴苑的湖光和宋陵的山色。这些景象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也反映了历史的沉淀。正如杜甫在《登高》中所写:“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交融,使得这首诗充满了哲思和情感的共鸣。
最令人动容的是最后两句:“伤心六桥月,不照汴河洲。”这句话蕴含了深深的哀愁和失落之感。它让我联想到了李商隐的《锦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两位诗人都用含蓄的语言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出钱塘门览古作》不仅是一首诗,它是明朝诗歌的一个缩影,体现了文人骚客对自然美景和历史沧桑的深刻感悟。这首诗让我对明代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激励我去探索更多关于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