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怡园为东君题

闻学华阳隐,为园取自怡。
白云难赠客,芳草更遗谁。
果熟禽来早,花疏蝶去迟。
只馀瑶瑟调,犹为美人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怡园为东君题》是明朝区大相的作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在古代诗词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下面将简单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原文和鉴赏:

  1. 作者背景
  • 区大相(1380年-1468年),字子静,号东皋老人,又号青萝山人,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他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画家。区大相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文,其中以词曲最为出色,尤以《西厢记》中的“长亭送别”一曲闻名于世。
  1. 作品原文
    闻学华阳隐,为园取自怡。白云难赠客,芳草更遗谁。果熟禽来早,花疏蝶去迟。祇馀瑶瑟调,犹为美人思。

  2. 作品鉴赏

  • 意境与情感:《自怡园为东君题》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园林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人文美的深刻感悟。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与恬淡,同时也流露出对逝去时光的无限追忆和对美好事物的深切留恋。
  • 艺术手法:区大相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比如“白云难赠客,芳草更遗谁”通过对比白云难以传递的情感和花草无法承载的记忆,增强了诗歌的意境深度。此外,“祇馀瑶瑟调,犹为美人思”则运用了音乐意象,将美好的琴瑟之声与美人思念的情景相结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艺术韵味。
  • 历史影响:《自怡园为东君题》在明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作为文学作品被广泛传颂,也成为了研究区大相及其时代文化的重要资料。此外,该诗的意境与情感也常常被后人引用,用以表达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珍惜。

《自怡园为东君题》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和人生观,感受到古人对于生活美学的独特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