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饶胜事,花水足清芬。
传道溪头寺,来寻洞口云。
茗园春雨过,松径夕流分。
虽复通人境,犹疑閟鸟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春山饶胜事,花水足清芬。
传道溪头寺,来寻洞口云。
茗园春雨过,松径夕流分。
虽复通人境,犹疑閟鸟文。
《寻白云洞》是明代区大相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区大相,字用儒,号海目,广东高明人,是明代的岭南大家,工诗词,皆严于格律,其作品多反映了他对于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深刻感悟。
《寻白云洞》作为区大相众多诗作中的一篇,虽然篇幅不长,但却蕴含着丰富的意境与情感。诗歌中“春山饶胜事,花水足清芬”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风景宜人的春日图景。在春天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里,山间充满了胜事,花朵盛开,水汽清新而芬芳,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而“传道溪头寺,来寻洞口云”则透露出诗人对寺庙和白云洞的向往与追寻。通过这两个场景,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探寻。
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朴实无华,却能直抵人心。例如“茗园春雨过,松径夕流分”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山水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宁静自足的世外桃源之中。这种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表达方式,不仅让读者能够在阅读中获得美的享受,也让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和思考的空间。
通过对《寻白云洞》的分析可见,区大相以其精湛的文学造诣,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不仅是对古代文人山水诗风的一种传承,更是对现代人心灵寄托的一种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