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荼蘼

传来西域水,不及中园芳。
芍药含风细,玻瓈承露香。
着衣经月气,簪鬓压时妆。
玉手亲逢摘,霞光流洞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荼蘼》是明代诗人区大相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对该作品的相关信息进行更为细致的介绍:

  1. 诗歌背景:《咏荼蘼》创作于明代,具体时间为万历十七年。区大相,字用儒,号海目,是广东高明人,也是明代岭南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文学成就颇丰,除了《咏荼蘼》,还著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等。
  2. 作者简介:区大相不仅在诗歌方面才华横溢,还在诗词格律的严整性上也有所建树。其作品在明末的文坛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3. 诗歌原文:这首诗的原文如下:“传来西域水,不及中园芳。芍药含风细,玻瓈承露香。着衣经月气,簪鬓压时妆。玉手亲逢摘,霞光流洞房。”
  4. 诗歌鉴赏:诗中的“芍药含风细,玻瓈承露香”描绘了荼蘼花的娇艳与香气的持久,而最后两句则通过女子的打扮和亲手摘花的场景,增添了诗意与情感的色彩。这种细腻的描写手法不仅展示了荼蘼花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和女性美的深刻理解。
  5. 诗歌风格:区大相的诗歌以其严谨的格律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著称,他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来捕捉自然和人情的细节,从而使得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咏荼蘼》作为其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咏荼蘼》不仅是区大相诗歌创作的佳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部分宝贵财富。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明代诗歌的魅力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