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兄园馆新成喜赋

村居嫌未僻,隔水见精庐。
胜地云烟外,高情翰墨馀。
披花时进艇,倚树日看书。
数过亦何事,清言常晏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四兄园馆新成喜赋》

明朝广东高明的区大相,字用儒,号海目。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也是一名杰出的文官。在万历十七年进士及第后,他在翰林院任职多年,与当时的几位重要人物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过密切的交流。然而,在政治斗争中,他始终保持自己的原则,不轻谒当权者。最终,他因病调任南太仆寺丞,以病告归,结束了他的仕途生涯。

《四兄园馆新成喜赋·其一》是他在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所做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园馆建成后的喜悦之情,表达了他对友人间友谊和文人雅集的珍视。诗中描述了园馆的位置与周围环境,以及作者在这样的环境中与朋友相聚的快乐情景。

诗中“村居嫌未僻,隔水见精庐”描绘了园馆远离尘嚣,位于山水之中的独特位置。“胜地云烟外,高情翰墨余”则形容了这个园馆如同置身于仙境般的美景之中,而作者的心境也如他的翰墨一般飘逸不凡。“披花时进艇,倚树日看书”则是对生活闲适的写照,体现了作者在自然中的悠闲自得。

最后两句“数过亦何事,清言常晏如”,透露出作者对于日常琐事的超然态度,以及与朋友们交流时的和谐气氛。整首诗洋溢着一种文人骚客间的雅致情趣,让人感受到作者对美好生活状态的追求。

《四兄园馆新成喜赋》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优美的文学场景,更反映了区大相对于友情和文化艺术的深厚情感。在今天,这样的文学作品依然能够触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对古人的生活哲学和审美情趣产生深深的共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