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瑞应慰三农,紫禁璇霄一气中。
遥圃近郊流积润,奇花仙颖湿芳丛。
云来御苑千重结,石激灵泉百道通。
为是皇城过桑祷,雨旸元不减年丰。
奉和甘霖应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奉和甘霖应祷》是明代诗人区大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结晶,也是对当时社会情况的一种反应。下面将详细介绍《奉和甘霖应祷》:
作者介绍:区大相,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
诗歌原文:
天行瑞应慰三农,紫禁璇霄一气中。
遥圃近郊流积润,奇花仙颖湿芳丛。
云来御苑千重结,石激灵泉百道通。
为是皇城过桑祷,雨旸元不减年丰。诗歌鉴赏:这首诗通过描绘皇家园林的自然美景,表达了诗人对于丰收和国家安定的美好愿景。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在特定历史时期内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诗歌背景:创作《奉和甘霖应祷》的时间不详,但据记载,该诗是明代区大相的作品。诗中的“紫禁璇霄”指代的是皇宫,象征着皇权的中心;而“遥圃近郊”则描绘了广阔的农田和自然景观,反映了农业的重要性。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国家和民众的美好祝愿。
通过对《奉和甘霖应祷》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到它不仅展现了明代诗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学才华,更体现了他们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怀和责任感。这首诗作为文学作品的代表,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宝库,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明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