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后东轩听琴

把酒东轩下,颓然醉前林。
美人倚修竹,自发山水音。
锦袖流逸响,朱弦表贞心。
弹罢三叹息,日暮湘云深。
感君绿绮意,欲报惭南金。
顾惟白雪唱,可叶幽兰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醉后东轩听琴》是明朝区大相的作品,该诗通过描写一个饮酒之后在东轩听琴的场景,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之美的意境。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分析:

  1. 作者简介
  • 区大相(约1380年—1462年),字子充,号东山居士,明代著名文学家,其诗歌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1. 诗歌原文及赏析
  • 原文

”` (原诗) 把酒东轩下,颓然醉前林。 (译文) 端起酒杯来到东边小亭中,我醉倒在前庭的树林旁。 美人倚修竹,自发山水音。 (译文) 美丽的人儿靠在修长的竹子旁,她的声音如山水间清泉般悠扬。 (译文) 锦袖流逸响,朱弦表贞心。 (译文) 她的舞袖随着音乐飘动,朱红色的琴弦表达出她坚定不移的心志。 (译文) 弹罢三叹息,日暮湘云深。

  •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个人在夕阳西下时,于东轩之下与美人共赏自然之美的情景。诗中“把酒东轩下”开篇即点明了场景,而“颓然醉前林”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沉醉在自然的怀抱中,完全忘却了尘世的纷扰。接着,诗人通过对美人和琴声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体现了诗人追求自然美和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

《醉后东轩听琴》不仅以其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品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