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母寿歌

大儿行年七十馀,矫如海鹤凌烟墟。
为官岂必登卿相,得俸已足供亲娱。
小儿行年六十四,壮志翩翩若奔骥。
昨辞亲舍叩帝阍,今拜儒官过乡里。
近闻小儿赴文僚,犹记大儿曾入朝。
三釜从知屈捧檄,五斗何曾轻折腰。
借问高堂今何岁,两儿垂白堂前戏。
承颜徇禄各有人,长已归田少者仕。
谩说麻源是女身,须知南岳降夫人。
回看桂海鸾长度,却望绥山桃自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谭母寿歌》是明代区大相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对母亲长寿的祝福和对子女成就的骄傲。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 大儿行年七十馀,矫如海鹤淩烟墟。为官岂必登卿相,得俸已足供亲娱。 这四句描绘了长子的年纪和性格,以及他对官职的看法和满足感。
  • 小儿行年六十四,壮志翩翩若奔骥。昨辞亲舍叩帝阍,今拜儒官过乡里。 这里描述了次子的年纪及其雄心壮志和官场经历。
  • 两儿垂白堂前戏,承颜徇禄各有人,长已归田少者仕。 最后两句反映了家中老小的不同生活状态与选择。
  1. 诗歌赏析
  • 艺术手法:《谭母寿歌》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和对比手法,使得整首诗不仅富有情感而且充满哲理。例如,“大儿行年七十馀,矫如海鹤淩烟墟”中,作者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了长子的坚韧和高尚品格。
  • 主题表达:这首诗不仅是对母亲长寿的美好祝愿,也是对家庭成员各自人生道路的选择与成就的赞美。通过这种表达,诗人展示了一种和谐的家庭氛围以及对个人价值实现的肯定。
  • 文化意义:《谭母寿歌》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它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社会价值观的体现,通过对家族成员不同命运的描述,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个体成就的认可及家庭伦理的重视。
  1. 创作背景
  • 作者区大相:区大相,明代著名文学家,其作品常带有深刻的社会批判和人文关怀。在《谭母寿歌》中,他巧妙地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家庭与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感慨。
  • 时代背景:明朝时期,社会正处于变革之中,儒家思想仍占据主导地位。《谭母寿歌》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诞生,反映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坚守以及对现实社会的观察与思考。

《谭母寿歌》不仅是一篇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文学作品,更是一幅生动描绘了家庭亲情与个人追求的生活画卷。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学习和欣赏,读者可以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到古人对于家庭与生活的独到见解与深情厚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