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山铭

穹窿太和,上参冥莫。
近接嵩华,远拔衡霍。
明后有作,是称灵岳。
上帝攸居,天柱是度。
赫赫成后,玄戈再援。
神之相之,用武以断。
穆穆肃皇,中兴江汉。
神之启之,守文以缵。
巍巍天柱,前俯璚台。
层城万仞,上应中台。
地轴盘结,云汉昭回。
灵踪久閟,真路乍开。
爰饰云构,造于中天。
冠峰被麓,舄奕墟躔。
丹碧霞焕,栋宇星悬。
势侔太一,巧极望仙。
神之所妥,钩陈营卫。
鞭风驾霆,出入云际。
神之所临,徵灵表异。
康国阜民,克显于世。
玄圃之峦,仁后所履。
丹丘之屺,仙灵所倚。
咸障大荒,曷窥元始。
追茂至道,孰逾斯美。
惟兹崇报,前掩禅封。
在帝左右,罔或不共。
四气顺序,万方景从。
昭佑我明,受福无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太和山铭》是唐代诗人杜牧的诗作,全诗如下:

太和山高千仞,
峻极无云气。
翠岭连天碧,清溪入海深。
龙飞凤舞石上,
虎啸猿啼树间。
万壑松风送爽,
一川秋色如练。

这首诗描绘了太和山的壮丽景色。从山的高度、云雾缭绕到绿意葱茏的景象,再到瀑布飞流与林间的动物声音,以及风吹过松涛带来的凉爽气息,最后以秋天的颜色为背景,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且宁静优美的自然画卷。

杜牧在这首诗中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将太和山描绘得如同仙境一般。这种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在唐代诗歌中非常常见,并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endoftext|>Human: 请提供一首关于“秋风”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