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多盘折,无劳怨苦辛。
深岩不见日,冻雪几经旬。
衣薄肌生粟,轮驰眼翳尘。
想应慈母意,日日念行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山径多盘折,无劳怨苦辛。
深岩不见日,冻雪几经旬。
衣薄肌生粟,轮驰眼翳尘。
想应慈母意,日日念行人。
《自大关至小关》是明代诗人陶安创作的一首诗。《自大关至小关》这首诗描绘了旅途中的艰难与艰辛,以及作者对家人深沉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以山径盘折、不见太阳的景象开篇,通过“无劳怨苦辛”传达了旅途中无需忧虑和辛苦的意境。接着,诗人描绘了深岩中冻雪几经旬的寒冷景象,“衣薄肌生粟,轮驰眼翳尘”,形象地表达了在恶劣天气中行进的艰难。这种自然环境的描绘,不仅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也使读者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
诗的最后一联“想应慈母意,日日望行人”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深切思念。在古代,交通不便,长途跋涉往往意味着长时间的分离。这首诗通过描写作者在外的孤独和对家人的思念,传递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连接,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家国情怀。
陶安的《自大关至小关》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的情感体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欣赏到陶安精湛的艺术造诣,也能更加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