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巴河

兰溪行过后,迤逦到巴河。
江狭无矶险,沙平有港多。
邻舟同永夜,渔火照寒波。
独惜年华晏,其如道远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泊巴河》是明代诗人陶安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泊巴河》的作者是明代著名诗人陶安,字主敬,是明太平府当涂人。他的一生经历了元朝至正年间至洪武年间,从避乱家居到担任朝廷要职,最终在明朝初年去世。陶安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还在明朝初期的政治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曾出迎朱元璋并参与其幕府工作。《陶学士集》是他留下的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选集。

  2. 诗歌原文:诗中“兰溪行过后,迤逦到巴河”描述了从兰溪行船经过后,船只继续前行直到巴河的场景。接下来的两句“江狭无矶险,沙平有港多”,描绘了巴河两岸的景象:窄窄的江水和缺乏矶石的危险,而岸边则平缓宽阔,有许多小湾口。第三句“邻舟同永夜,渔火照寒波”,通过描写邻舟与自己共度长夜和渔火在寒冷波浪中的闪烁,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孤独的氛围。最后一句“独惜年华晏,其如道远何”,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遥远道路的无奈。

《泊巴河》作为一首充满地方特色的古诗,不仅展现了陶安对自然风光的细腻观察和深刻体悟,还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文人对人生、时间及旅行的独特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阅读和理解,读者能够更好地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同时也能体会到陶安作为文人的内心世界及其时代背景下的生活经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