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城西观战

杀气黯沙场,呼声动女墙。
官军皆虎奋,残寇尚鸱张。
火镞飞孤垒,霜戈出万航。
笑渠俄却走,垂灭更披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武昌城西观战》是明代诗人陶安所作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战场上的紧张局势以及官军与残寇之间的战斗情景,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安危和民族命运的深刻关注。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陶安心系天下,忧国忧民。他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元朝末年避乱居家,后因见朱元璋起义,遂出迎并参与其幕府工作,最终在洪武年间任知制诰兼修国史。
  2. 诗歌原文:杀气黯沙场,呼声动女墙。官军皆虎奋,残寇尚鸱张。火镞飞孤垒,霜戈出万航。笑渠俄却走,垂灭更披猖。
  3. 诗歌鉴赏: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战场的惨烈景象。诗中“杀气黯沙场”形容战场上弥漫着浓厚的杀气,而“呼声动女墙”则说明官军的号角声能够震动城墙,引起城内百姓的恐惧,同时也显示出官军的威严与决心。诗句“火镞飞孤垒”,“霜戈出万航”等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士兵们奋勇杀敌,武器发出的火光与寒光映衬出他们英勇的形象。
  4. 创作背景:据记载,陶安在元顺帝至正四年考取举人,后因应朱元璋的号召出迎有功,被留在身边参议机务,担任左司员外郎。因此,陶安有机会亲眼目睹了许多历史事件,这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5. 文化价值:作为明初的重要文人,陶安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他的诗歌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武昌城西观战》就是其中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它通过对战争场面的生动刻画,传递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可以发现陶安的《武昌城西观战》不仅是一篇描写战争的诗歌,它还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意义、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通过对这篇作品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明代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