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韩子鲁见寄诗韵

自笑平生山泽容,岂能奏对大廷中。
天风稳举高飞鹄,江月遥怜双影鸿。
每怀馆阁亲三益,拟具船车送五穷。
应被昌黎嗤我鄙,何时一见扣洪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陶安的《次韩子鲁见寄诗韵》是一首充满深意和情感的古典诗词。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这首诗进行深入介绍:

  1. 作者背景与创作动机
  • 生平经历:陶安,字子开,号东篱,明朝著名的诗人、政治家。他的一生经历了明朝初期的动荡与变革,从政经历丰富,曾历任多个重要职务。
  • 创作背景:据传此诗是陶安在一次与友人韩子鲁的通信中收到对方寄来的诗歌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友情、仕途以及人生的深深感慨。
  1. 诗句解析
  • “自笑平生山泽容”:这句反映了陶安对自己平凡出身的看法,用“山泽容”比喻自己的隐居生活,表达出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情感态度。
  • “岂能奏对大廷中”:这里的“奏对”指的是在朝堂上发表意见或建议,而“大廷中”通常指朝廷。陶安用这句话表达了自己虽怀有治国理政的理想,但现实中难以施展抱负的无奈。
  • “天风稳举高飞鹄”:“天风”象征着自然的力量,而“高飞鹄”则寓意着志向远大、高洁不群。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追求高尚情操的愿望。
  • “江月遥怜双影鸿”:这里以月亮为喻,暗示了孤独和遥远。“双影鸿”则可能暗指远方的朋友。这句诗流露出作者对朋友的深深思念之情。
  1. 文学价值与社会影响
  • 艺术手法: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七言律诗形式,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来抒发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 主题思想:整首诗贯穿了对人生、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思考,以及对友情和忠诚的歌颂。这些主题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 文化传承:陶安作为明朝的著名诗人,其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诗作不仅展现了个人风采,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特点。

《次韩子鲁见寄诗韵》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具有深刻哲理的古诗。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陶安的思想情感以及他在明朝政治文化背景下的生活和创作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