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叟

稃屑为饘不满瓯,焚茅烘暖敝绵裘。
老翁自说因何瘦,连岁田禾不得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郯城叟》是由明代诗人陶安创作的一首古诗,其全文如下:稃屑为饘不满瓯,焚茅烘暖敝绵裘。老翁自说因何瘦,连岁田禾不得收。。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品概述
  • 陶安(1315—1371),字主敬,号拙斋,是明朝初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诗歌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生活状态。在《郯城叟》中,陶安通过描绘一个老翁的日常生活和遭遇,展现了农民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奈和辛劳。
  • 诗的开头“稃屑为饘不满瓯,焚茅烘暖敝绵裘”,用质朴的语言描绘了老翁简朴的居所和他为了取暖而不得不烧茅草的情景。
  • “老翁自说因何瘦,连岁田禾不得收”则是直接点出了老翁消瘦的原因——连续几年的天灾人祸导致庄稼歉收。这不仅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也揭示了那个时代农村经济的脆弱性。
  1. 艺术特色
  • 《郯城叟》的语言平实而富有力度,通过对老翁生活环境的真实描绘,展现了农民朴实无华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在自然和社会双重压力下的艰难处境。
  • 陶安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如将老翁简陋的生活环境与他内心的期盼形成对比,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深刻的情感内涵。
  • 诗歌的结构紧凑,情感真挚,通过简洁的文字表达了深刻的主题,给人以深深的共鸣。

《郯城叟》不仅作为一首诗歌,更是一面镜子,反映了明代中叶的社会现实和农民的生活状况。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及其所面临的困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