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吒石

何处飞来臂有翰,峰头毛发照波寒。
不知元是那吒石,误作巫山十二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那吒石》是明代诗人陶安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陶安,生于1315年,卒于1371年,是明太平府当涂人。字主敬,因其元顺帝至正四年举人的身份而知名。后在朱元璋取太平时出迎并留任幕府,担任左司员外郎等职位。他以诗名世,有《陶学士集》传世。
  2. 诗歌原文:何处飞来臂有翰,峰头毛发照波寒。不知道元是那吒石,误作巫山十二看。
  3. 诗歌翻译: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块石头(即那吒石)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这块石头误为神话中的人物那吒所化的石头而感到的困惑和不解。首句“何处飞来臂有翰”描写了石头的形态,仿佛是带着笔墨飞翔而来,形象生动。次句“峰头毛发照波寒”,则进一步描绘了石头上毛发的质感以及与波涛接触时的寒冷感。最后一句“不知道元是那吒石,误作巫山十二看”,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一误解的遗憾和无奈,因为石头被当作那吒石,而不是真正的那吒石,这种误读也引发了读者的思考。
  4. 诗歌赏析:《那吒石》不仅作为一首诗歌流传下来,还因其独特的文学价值而被广泛引用和研究。它不仅展现了陶安心中的那份纯真和对自然美的热爱,同时也揭示了古人对神话与现实、艺术与生活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欣赏,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那吒石》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而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能更好地领略古代文学的韵味,还能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