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渡黄河

彭城临广岸,俯仰霸图空。
白日照残雪,黄河多烈风。
所嗟人向北,不似水流东。
回首沧溟曲,山山云雾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彭城渡黄河”是明代诗人屠隆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彭城渡黄河·彭城临广岸》以简洁而有力的笔触展现了黄河的壮丽景观和诗人的情感体验。下面将深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

  1. 诗中意象与情感
  • 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中通过“白日照残雪”、“黄河多烈风”等形象,生动描绘了黄河岸边的自然风光,营造出一种苍凉而壮阔的氛围。
  • 人物情感的抒发:“所嗟人向北,不似水流东。”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方向选择的一种无奈和感慨,暗合了当时人们普遍向南迁移的社会背景。
  • 哲理思考与寄托:整首诗不仅描绘了黄河的壮美景象,还隐含了诗人对人生、历史的哲思,通过对黄河流向的反思,表达了对于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
  1. 艺术手法
  • 对比的运用:诗中的“白日照残雪”与“黄河多烈风”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和感官对比,使得黄河的气势更加突出。
  • 象征意义的融入:诗人可能借用黄河这一元素,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通过黄河的方向来暗示人生的选择和命运的方向。
  1. 文化价值
  • 历史背景的反映: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特点和社会风貌。
  • 艺术成就的评价:“彭城临广岸,俯仰霸图空”这两句,被认为在语言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其简练而富有力度的表现力,至今仍被视为诗歌创作中的佳作。

《彭城渡黄河》不仅是一首描写黄河景色的诗,更是一部蕴含深厚哲理和历史情感的作品。通过细致的解读,不仅能欣赏到屠隆的文学才华,也能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历史的教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