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寺与伯贞先生坐语

寺门瓦落挂霜藤,闲与君侯说废兴。
秋老紫苔生卧佛,日斜黄叶映残僧。
蠹鱼古壁销千藏,风雨空堂暗一灯。
勘破此中须了悟,昆明劫火向无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永明寺与伯贞先生坐语》是明代诗人屠隆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同时也体现了其深邃的思想和对人生、历史的独到见解。下面从不同方面来介绍:

  1. 作者简介
  • 屠隆,字长卿,号鸿宝。他是明代的文学家、戏曲家、史学家,有“一代词宗”之称,他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1. 诗歌原文
  • “寺门瓦落挂霜藤,闲与君侯说废兴。”这句诗描述的是作者在永明寺中与友人闲谈时的情景,瓦片上的霜藤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秋老紫苔生卧佛,日斜黄叶映残僧”则描绘了寺院中的宁静景象,岁月的沉淀和自然的变迁都在这宁静的画面中得以体现。
  • “蠹鱼古壁销千藏”意味着古老的墙壁上充满了千年的故事和历史的痕迹。
  • “风雨空堂暗一灯”则反映了一种孤独和寂寥的氛围,只有一盏灯光在风风雨雨中默默照亮着这座古老的寺院。
  1. 诗歌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永明寺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对世事的感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理解。
  • 诗中的每一个画面都像是一幅画,每一句话都像是一首诗,共同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卷,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世界的深刻洞察。
  1. 写作背景
  •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虽然没有直接的记载,但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在明朝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即社会动荡、国家兴衰之际所作。这样的背景使得诗歌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忆,也是对未来的思考和对历史的反思。

不仅能够领略到屠隆的艺术成就,也能够深入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