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赏珠江寺,快登镇海楼。
携琴临水岸,待□上兰舟。
春色浓于酒,烟光远接流。
愿谐修褉伴,促膝傍林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贪赏珠江寺,快登镇海楼。
携琴临水岸,待□上兰舟。
春色浓于酒,烟光远接流。
愿谐修褉伴,促膝傍林丘。
《暮春迓琴士出广》是明代诗人陶益创作的一首古诗,全文如下:贪赏珠江寺,快登镇海楼。携琴临水岸,待上兰舟。春色浓于酒,烟光远接流。愿谐修褉伴,促膝傍林丘。
陶益的这首《暮春迓琴士出广》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暮春时节珠江河畔的美丽景色和宁静氛围。诗中“贪赏珠江寺,快登镇海楼”两句,通过“贪赏”与“快登”的强烈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携琴临水岸,待上兰舟”则表达了诗人在珠江边弹琴、乘船游览的闲适生活,以及对这种生活方式的珍视。整首诗不仅描绘出了广州的自然景观,还体现了诗人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从文化角度来看,此诗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某些文化特点。例如,珠江作为当时的商业和文化交流中心,其沿岸的建筑和风景成为了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同时,诗中提及的“珠江寺”和“镇海楼”等地点,都是当时广州的重要地标,它们不仅见证了广州的历史发展,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对这些地标的描写,诗人不仅传达了自己对美的感悟,也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陶益的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风光的赞美,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明代广州及其文化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