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凌南还杜韵

楼船风急傍疏林,霜叶含烟影尚森。
雪絮霏霏侵薄暮,冰凌片片积轻阴。
村家欲借冲篙力,客子仍多恋阙心。
江上偶晴天气好,棹歌齐发乱寒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冲凌南还杜韵》是明代诗人陶益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而且蕴含了对故乡和自然景观的深情怀念。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风格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和影响:

  1. 作者简介
  • 陶益(一五二?—一六?),字允谦,号练江居士、江门迂客,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一五六五)以明经授江西永新训导。
  • 陶益曾日集诸生讲学于明伦堂,又构樾墩书屋读书其中,后因目疾辞去官职。
  • 著有《练江子樾墩集》,其学识渊博,精于易道。
  1. 诗歌原文
    楼船风急傍疏林,霜叶含烟影尚森。
    雪絮霏霏侵薄暮,冰凌片片积轻阴。
    村家欲借冲篙力,客子仍多恋阙心。
    江上偶晴天气好,棹歌齐发乱寒砧。

  2. 诗歌内容解析

  • 描写景色:诗中开头四句描绘了秋天的景色,“楼船风急傍疏林”展现了秋风吹过树林的紧迫感;“霜叶含烟影尚森”则通过霜叶与烟雾交织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朦胧而深远的感觉。
  • 表达心情:“雪絮霏霏侵薄暮”表达了对雪花纷飞覆盖薄暮景象的喜爱之情;而“冰凌片片积轻阴”则透露出诗人对寒冷天气的喜爱。
  • 反映社会现实:诗中的“村家欲借冲篙力”可能反映了当时农村人民渴望渡过难关的情感;“客子仍多恋阙心”则表现了诗人虽远离家乡但仍眷恋故土的心态。
  • 抒发情感:最后两句“江上偶晴天气好”和“棹歌齐发乱寒砧”则抒发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喜悦以及对生活的热情。
  1. 艺术特点
  • 意象运用:诗人在诗中使用了多种意象,如“霜叶”、“雪絮”、“冰凌”,这些意象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情感深度。
  • 语言风格:诗歌的语言简洁明了,却又不失典雅,充分展示了明代文人诗歌的特点。
  • 结构布局:全诗围绕秋天的自然景色展开,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读来朗朗上口。
  1. 文学史价值
  • 历史背景: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紧密相关。《冲凌南还杜韵》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之一,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哲学和审美情趣。
  • 文化传承:通过对古代文人诗歌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变迁。
  • 艺术鉴赏:诗歌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通过对它的解读和研究,可以提高读者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1. 影响及评价
  • 历代评论:《冲凌南还杜韵》在明代就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和评价,后世学者对其亦有深入研究。
  • 现代研究:现代文学批评家和文学史家从不同角度对这首诗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它是明代诗歌的佳作之一。
  • 文化意义:此诗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值得深入挖掘和传播。

《冲凌南还杜韵》是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秋景图。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人的艺术成就,还能从中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审视自我、反思社会的角度,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不忘寻找那份宁静和美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