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姻亲浮山梁中舍

君回我去南天远,君去我回北望频。
万里风烟怜别梦,长年奔走忆清尘。
銮台早识承恩旧,凤沼多传染翰新。
何日梁园重载酒,问奇拚饮道吾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姻亲浮山梁中舍》是明朝诗人陶益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分析:

  1. 作者简介
  • 陶益(1526年-1599年),字允谦,号练江居士,是明代著名的文人和学者。他出生于郁林(今广西南宁)的一个家族,后附籍新会(今广东江门)。陶益在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中进士,被授与江西永新训导的职位。由于眼疾严重,他辞官归乡,享年八十岁。
  1. 诗歌原文
    君回我去南天远,君去我回北望频。万里风烟怜别梦,长年奔走忆清尘。
    銮台早识承恩旧,凤沼多传染翰新。何日梁园重载酒,问奇拚饮道吾真。

  2. 诗歌解析

  • 情感表达:这首诗充满了离愁别绪,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自己奔波生涯中的孤独感受。通过“千里”、“万里”等夸张手法,突出了离别的遥远和漫长。
  • 意象运用:诗中使用了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自然景观和历史典故,如“风烟”、“清尘”象征着别离之苦;“鸾台”、“凤沼”则暗示着官场生活和政治抱负。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宏大的意象画面,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丰富情感。
  • 艺术特色:陶益的诗歌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读起来节奏明快、音韵和谐。同时,他的诗歌还融入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和个人经历,使得作品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具有很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寄姻亲浮山梁中舍》不仅是陶益文学作品的代表,也是研究明代文学和历史的宝贵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