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熊郡博之雷州

香芹流影碧参差,赋代凌云觉愈奇。
倚马才名悬上国,飞鸿宦迹寄天涯。
图书互拥催行色,冠盖相连及饯时。
此别定应多雨露,雷门声动莫辞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熊郡博之雷州》是明朝陶益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赴任雷州时的深情厚意,表达了对其仕途顺利的美好祝愿。下面对这部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陶益(1470年—1526年),字子高,号东篱,明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杨慎并称“杨陶”,其诗风清新脱俗,书法造诣极高。
  • 在学术上,陶益曾于明伦堂讲白沙之学,并构筑樾墩书屋,致力于学术研究和传承。
  • 陶益的一生颇为坎坷,他早年因病辞官归隐,享年八十岁。尽管晚年退隐生活,他的文学成就却广为人知。
  1. 诗歌原文
    香芹流影碧参差,赋代凌云觉愈奇。倚马才名悬上国,飞鸿宦迹寄天涯。图书互拥催行色,冠盖相连及饯时。此别定应多雨露,雷门声动莫辞迟。

  2. 诗歌赏析

  • 首联“香芹流影碧参差,赋代凌云觉愈奇。”通过香芹和碧空的画面,展现了一种朦胧而美好的意境,同时暗含着诗人对友人即将踏上新征程的期待和祝福。
  • 颔联“倚马才名悬上国,飞鸿宦迹寄天涯。”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朋友的才华横溢,如同悬挂在国家顶端的骏马,以及他的仕途之旅跨越万里,寄托于远行的鸿雁。
  • 颈联“图书互拥催行色,冠盖相连及饯时”则形象地描述了朋友们聚集一堂,共同为友人送行的场景,彰显出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 尾联“此别定应多雨露,雷门声动莫辞迟”则以天气多变和雷门的声响象征朋友旅途中的艰难与挑战,同时也鼓励他不要因为路途遥远而迟疑不决,要坚定前行。
  1. 写作背景
  • 《送熊郡博之雷州》创作背景是在明代,当时的政治环境复杂多变,许多文人墨客都面临着仕途的不确定性。陶益通过这首作品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同时也寄托了他对友人未来的美好期望。
  • 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氛围,反映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送熊郡博之雷州》不仅以其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内涵受到后世的推崇,更成为了研究明代文学、书画艺术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