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漱泉

涧谷泠泠溜石音,濠梁披豁越层阴。
只馀晒发闲无奈,更挹山瓢一洗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漱泉》是明朝诗人陶益的作品,原文如下:涧谷泠泠溜石音,濠梁披豁越层阴。祇馀晒发闲无奈,更挹山瓢一洗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陶益(一五一至一六五),字允谦,号练江居士、江门迂客,郁林人附籍新会。
  • 他是明代著名学者,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以明经授江西永新训导。
  • 曾日集诸生,讲白沙之学于明伦堂;又构樾墩书屋读书其中。因目疾辞归后,年八十卒。
  1. 作品原文及翻译
  • 涧谷泠泠溜石音,濠梁披豁越层阴。
  • 祇馀晒发闲无奈,更挹山瓢一洗心。
  • 涧谷中溪水潺潺,石头的声音清脆悦耳。濠梁上水面开阔,层层叠叠的阴影映入眼帘。只剩下我独自晒太阳,无可奈何地闲坐着,更加渴望用山瓢来洗去心中的烦恼。
  1. 作品背景
  • 陶益的祖本为郁林人,附籍新会。其家族在明朝有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 在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他凭借自己的学识和能力,被任命为江西永新训导。在此期间,他不仅教授学生,还注重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学术追求。
  1. 作品分析:《咏漱泉》是一首抒情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变化。诗中“涧谷泠泠溜石音”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濠梁披豁越层阴”则表现了水面宽阔的景象;“祇馀晒发闲无奈”反映了诗人在自然美景面前的孤独与无奈;最后一句“更挹山瓢一洗心”,则透露出诗人试图通过山水之美来净化心灵的努力。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体现了陶益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2. 创作背景:据文献记载,陶益在明世宗嘉靖三十六年至三十九年间曾游历多地,包括江西、广东等地。他在这些地方游览山川名胜,留下了不少诗歌作品。这些经历丰富了他的生活体验,也为创作提供了素材。

  3. 艺术特色:《咏漱泉》作为陶益的代表作品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读者的青睐。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涧谷中的石头比作“溜石音”,将濠梁比作“披豁越层阴”,这些都使得诗歌更具画面感和意境美。同时,诗歌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律感,读来朗朗上口,易于传颂。这种艺术风格也体现了陶益在诗歌创作方面的高超技巧和独到见解。

《咏漱泉》作为明朝著名诗人陶益的经典之作,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造诣,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对于热爱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这首诗不仅是一次美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