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王默斋先生

驾驻羊城日,筵开雀舫时。
披襟增慷慨,晞发笑支离。
业慕夔龙盛,才追贾董奇。
哲人胡遽逝,吾道重堪悲。
洒泪闻蒿里,羞蘋奠楚辞。
枫林遥引望,三叹有馀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王默斋先生》是一部明代陶益创作的文学作品,通过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王默斋先生的哀悼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作品:

  1. 作者简介: 陶益,字允谦,号练江居士、江门迂客,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1556)以明经授江西永新训导。陶益读书博学强记,精于易通理,曾在樾墩书屋中读书。他因目疾辞归,最终在八十岁时去世。其著作有《练江子樾墩集》等。

  2. 原文内容:《哭王默斋先生》的原文表达了诗人对王默斋先生的深深怀念和悲痛。“驾驻羊城日,筵开雀舫时”描述了诗人当时的情景。“业慕夔龙盛,才追贾董奇。哲人胡遽逝,吾道重堪悲”则体现了诗人对王默斋先生才华的钦佩以及哲人的骤然离世所引发的哀思。

  3. 作品风格: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具体的场景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意象,传达了作者对王默斋先生的深切缅怀与哀悼。诗中的“枫林遥引望,三叹有馀思”更是展现了诗人面对故人离去时的复杂情感。

  4. 文学价值:陶益通过《哭王默斋先生》不仅表达了对王默斋先生个人的敬仰和悼念,更折射出了明代士人在动荡时期的情感世界和生活态度,是研究明代文人心态和社会背景的重要文献。

  5. 后世影响:此诗被广泛传颂,不仅因其艺术成就,也因其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面貌。在文学史上,它作为明代文人诗歌的代表之一,对后世的文人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哭王默斋先生》不仅是明代陶益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珍贵财富。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情感世界,还能从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文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