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周记室

万里一羁臣,悲歌楚水春。
漫期重会面,竟作永伤神。
主祭唯孤侄,收诗有故人。
独挥闻笛泪,斜日下西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周记室》是明代高启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周记室的怀念之情。下面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 作者简介
  1. 高启(1336年—1374年),字季迪,号槎轩,是元明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2. 他的诗歌创作以豪放洒脱著称,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为“吴中四杰”。他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还曾担任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和户部右侍郎等职务。
  • 原文与翻译
  1. 原文
    万里一羁臣,悲歌楚水春。
    漫期重会面,竟作永伤神。
    主祭唯孤侄,收诗有故人。
    独挥闻笛泪,斜日下西邻。
  2. 译文与注释
    这首诗的翻译为:“万里之外一个流离失所的臣子,在春天的楚水边悲歌。虽然曾经约定再次相见,但终究无法实现,心中充满无尽的悲伤。只有孤独的侄儿作为主祭,而我则收集了故人的诗篇。独自挥洒着听到的笛声泪水,斜阳下映照着西邻居。”
  3. 作品赏析:《哭周纪室》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意境受到后世的赞誉。诗中的“万里一羁臣”和“悲歌楚水春”展现了作者身处异地却心系故乡的情怀。而“独挥闻笛泪,斜日下西邻”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整首诗情感饱满,寓意深远,是高启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哭周记室》不仅是高启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明代文学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高启的艺术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