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银为海接黄泉,一穴曾劳万卒穿。
谩说深机防盗贼,难令朽骨化神仙。
空山虎去秋风后,废榭乌啼夜月边。
地下应知无敌国,何须深葬剑三千。
阖闾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阖闾墓是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即阖闾)的墓葬,而非文学作品《姑苏杂咏·阖闾墓》中的“阖闾墓”。据史籍记载,阖闾墓位于现在的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山下,其规模宏大,有铜椁三重,池广六十步,水深一丈五尺,以黄金珍玉等宝物陪葬。此外,《姑苏杂咏·阖闾墓》是明代诗人高启的作品,全诗通过对阖闾墓的描述和对吴王生平的评价,展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对吴越文化的敬仰。
阖闾作为吴国的君主之一,他的成就和影响力在历史上是有目共睹的。公元前515年,阖闾继位后,任用了孙武、伍子胥等名臣,为吴国的强大奠定了基础。他的雄心壮志和军事才能使吴国迅速崛起,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在军事上,阖闾多次击败强敌,如楚、晋等大国,显示了他非凡的军事才能。同时,他在文化上也有所建树,不仅重视武力的发展,也注重文治,如兴建学宫,招揽士人,促进了吴国的文化繁荣。
高启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人民疾苦。在《姑苏杂咏·阖闾墓》中,高启通过对阖闾墓的描绘,表达了对这位吴王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吴地文化的热爱。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历史的追忆,也是对吴地文化传统的传承。高启的文学创作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的诗歌作品被后人传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阖闾墓不仅是一个历史遗址,更是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历史的文化符号。高启的《姑苏杂咏·阖闾墓》则是文人墨客对这一历史遗迹的深情礼赞。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的阅读,人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古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还能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历史的厚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