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晚眺图

一发青山断雁边,渚宫楼阁暮云连。
烟波仿佛江南意,风柳依稀峡外天。
钓艇归时风动苇,僧钟起处日沉烟。
观图忽起沧洲想,身堕黄尘又几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江上晚眺图》是明代高启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对江南美景和沧桑岁月的回忆。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简介
  • 高启(1336年-1374年),字季迪,号槎轩,明初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是元明之间的一位杰出文学巨匠,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高启在政治生涯中曾担任多个要职,包括户部右侍郎等职,但在晚年因直言进谏而被免职归隐。他的文学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1. 诗歌原文
    一发青山断雁边,渚宫楼阁暮云连。
    烟波仿佛江南意,风柳依稀峡外天。
    钓艇归时风动苇,僧钟起处日沉烟。
    观图忽起沧洲想,身堕黄尘又几年。

  2. 诗歌解析

  • 自然景观的描述:《烟江晚眺图》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自然画面。“一发青山断雁边”形容山的连绵不绝和远处飞翔的大雁,给人以开阔和遥远的感觉。“渚宫楼阁暮云连”则描绘了夕阳下宫殿与建筑的剪影,与连绵的云彩相互映衬,增添了一份神秘与古老的气息。
  • 人文情感的抒发:诗中的“烟波仿佛江南意”和“风柳依稀峡外天”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更通过这些元素表达了诗人对江南地区特有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历史的怀旧之情。诗人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感慨。
  • 哲理思考的体现:整首诗歌虽然描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其中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感悟,反映了他对人生、时间和空间的思考。特别是最后两句“观图忽起沧洲想,身堕黄尘又几年”,更是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变迁的无奈和感慨。
  1. 艺术特色
  • 意象的运用:高启在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意象,如“青山”、“断雁”、“渚宫楼阁”、“烟波”、“风柳”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和具象。
  • 语言的精炼:高启的诗语言精炼而富有力量,能够简洁明了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景象。他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优美且充满诗意。
  • 意境的营造:高启擅长构建一种超越现实的意境,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哲理思考。他的诗歌往往给人一种深远、含蓄的感觉,让人回味无穷。
  1. 历史文化背景
  • 时代背景:高启生活在明朝初期,这个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江上晚眺图》的创作背景可能受到当时社会变革和个人经历的影响。
  • 地域文化:江南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著称。《江上晚眺图》中的“烟波”、“风柳”很可能指的是江南地区的水乡特色和自然风光。
  • 历史传承:高启的家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的父亲曾是明初的重要官员。因此,高启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熏陶,这也反映在他的诗歌创作中。

《江上晚眺图》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景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厚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诗歌的特点以及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内心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