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别宁公归西坞

一上香台看落晖,沙村孤树晚依依。
老僧不出青山寺,只有钟声送客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中别宁公归西坞》是明代高启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作品的相关信息:

  1. 作品信息
  • 作者介绍:高启,字季迪,号槎轩,生于明洪武年间,为吴中四杰之一,与杨基、张羽、徐贲齐名。他的一生经历了战乱和政权交替,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他选择了隐逸的生活,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
  • 创作时间:《山中别宁公归西坞》的创作背景不详,但根据诗中的意境和用词来看,这首诗很可能是在高启晚年,或是其隐居生涯中所作,反映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故土的思念。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一上香台看落晖,沙村孤树晚依依。老僧不出青山寺,只有钟声送客归。
  • 译文注释:《山中别宁公归西坞》描绘了一幅夕阳下的场景:诗人登上香台远眺,目睹了夕阳西下的美景;沙村孤树显得格外凄美,伴随着夜幕的降临。而老和尚则不问世事,独自留在寺庙内敲钟,为远行者送别。
  1. 作品赏析
  • 艺术手法:该诗采用了简洁明快的笔触,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摹,传达了诗人的情感与心境。特别是最后一句“只有钟声送客归”,既表现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也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禅意生活态度。
  • 情感表达:诗中的落日余晖、孤树、钟声等元素,共同构建出一种宁静而又稍带凄凉的氛围,使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不仅仅是对友人离别的哀愁,更包含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山中别宁公归西坞》不仅是高启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也是研究明代文人精神世界的重要文献。通过这首诗,不仅能够领略到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也能够深刻理解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态度与精神追求。在阅读和欣赏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与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