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春至水居

宇宙何终极,吾念有所止。
既罕百岁人,所营一乐尔。
禽鱼蔼可亲,湖山斐有旨。
引酒召元和,观书悟无始。
在昔称达人,往往契斯理。
抚己常泰然,此乐庶可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高攀龙的《辛亥春至水居》是一首明代诗人创作的诗,表达了他对生活哲学的深刻理解和追求。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和创作背景
  • 高攀龙(1562年-1626年),字存之,又字云从,江苏省无锡人,世称“景逸先生”。他是明朝政治家、思想家,也是东林党领袖,被尊称为“东林八君子”之一。
  • 天启六年三月,高攀龙因不堪屈辱而投水自尽,时年六十四岁。尽管遭受巨大打击,但他的精神并未因此消沉。
  1. 诗作原文及翻译赏析
  • 原文:宇宙何终极,吾念有所止。既罕百岁人,所营一乐尔。禽鱼蔼可亲,湖山斐有旨。引酒召元和,观书悟无始。在昔称达人,往往契斯理。抚己常泰然,此乐庶可继。
  • 翻译:宇宙究竟有多终极?我的想法有了归宿。很少见到百岁的人,但我却能够寻找一种乐趣。鸟兽亲近自然,湖光山色让人心旷神怡。斟满美酒邀请元和,阅读书籍感悟万物起源。自古以来称达者通晓道理,他们经常能够领悟其中的道理。自我反省常常感到宁静,这种快乐是可以持续的。
  1. 诗歌主题和艺术特色
  • 《辛亥春至水居》以“宇宙何终极”开篇,提出对宇宙本质的疑问和探索,反映了作者深邃的思考。
  • 通过描绘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场景,表达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也反映出其隐逸的生活态度。
  • 诗中多次使用“吾”、“少有”等词语,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体悟和对生命意义的追求。
  • 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展现了高攀龙深邃的哲理思考和高尚的人生境界。
  1. 历史影响和评价
  • 崇祯初年(1628年),朝廷为高攀龙平反昭雪,赠予他“忠宪”的谥号,表彰他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
  • 《辛亥春至水居》作为高攀龙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当时受到文人的推崇和喜爱,而且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传颂。
  • 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赏析,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高攀龙的《辛亥春至水居》不仅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一种哲学思考和艺术表现。它不仅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哲理性,还表达了对生活美好体验的追求和享受。这首诗对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和哲学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深入探讨和学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