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城楼宋故都门

佳节倚秋城,朋曹晚相逐。
窃怜坎廪心,暂寓登临目。
日落故乡杯,霜寒游子服。
百里览山河,千年看陵谷。
生欣盛时康,追叹亡王促。
帝功颓九五,霸气消百六。
犹能识宫观,但见登樵牧。
纵酒在高楼,悲歌对乔木。
身同司马病,怀异步兵哭。
举头望长天,万里来鸿鹄。
默寻阶除降,独去归茅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登城楼宋故都门》是明代诗人高叔嗣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高叔嗣,字子业,号苏门山人,河南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人。他在嘉靖二年中进士,初授工部主事,后改吏部。高叔嗣在官场上表现出色,曾断疑狱并被称赞为神,还曾任湖广按察使。
  2. 诗歌原文:佳节倚秋城,朋曹晚相逐。窃怜坎廪心,暂寓登临目。日落故乡杯,霜寒游子服。百里览山河,千年看陵谷。生欣盛时康,追叹亡王促。帝功颓九五,霸气消百六。犹能识宫观,但见登樵牧。纵酒在高楼,悲歌对乔木。身同司马病,怀异步兵哭。举头望长天,万里来鸿鹄。默寻阶除降,独去归茅屋。
  3. 诗歌赏析:《九日登城楼宋故都门》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也体现了他面对国家兴衰时的复杂心情。诗中提到“帝功颓九五,霸气消百六”,反映出当时明朝国力渐衰,皇帝权力削弱的局面。而“犹能识宫观,但见登樵牧”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象,与朝廷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

通过了解这首诗,不仅能够领略到明代文学的魅力,还可以从中感受到古人对家国的深情厚意和对生活的热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