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尽狐山死报天,海濒孤寡实堪怜。
高枫泣望三千里,遗骨收归四十年。
直赖精诚相感格,所嗟情事久针毡。
全归再仗邻翁力,岂得亲贤是偶然。
广海张氏节孝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广海张氏节孝卷》是明朝区越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孝妇张氏的敬仰之情和对其节操的赞扬。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作者简介:区越(1468—1555),字文广,号西屏,新会人,明朝著名的文学家,他的生平事迹在《明孝宗弘治十八年(一五〇五)进士》中有详细记载。他曾从学于白沙陈献章,并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被后世所传颂。区越是明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作品深受后人所喜爱,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品原文及赏析:《广海张氏节孝卷》全文如下:“矢尽狐山死报天,海濒孤寡实堪怜。高枫泣望三千里,遗骨收归四十年。直赖精诚相感格,所嗟情事久针毡。全归再仗邻翁力,岂得亲贤是偶然。”这首诗以张氏的忠贞不渝和孝顺精神为主题,通过描绘她不畏艰险、忠于国家的精神,展现了她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念。诗中还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强调了忠诚与孝顺的重要性,以及对国家和民族责任的认识。
创作背景及影响:《广海张氏节孝卷》的创作背景是在明朝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许多家庭面临巨大的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张氏的节操和孝行成为了一种榜样,激励着人们去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她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广海张氏节孝卷》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它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是对张氏个人的赞颂,也是对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的高度概括。这部作品以其深沉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文学技巧,成为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