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边莲

风漪晴织藕丝牵,一撚胭脂废独妍。
芳泽久娴苏蕙藻,彩霞分绚薛涛笺。
三秋碧水瑶台月,十丈华峰玉井烟。
何处扁舟从太乙,靓妆摇落素馨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锦边莲》并非一部文学作品,而是区怀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锦边莲》是明代区怀年的诗歌作品,创作于明朝天启元年。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沉的内涵,在古典文学中占据一席之地。

以下是对该诗的简要介绍:

  1. 诗歌内容
  • 意境描绘:《锦边莲》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诗中提到“风漪晴织藕丝牵,一捻胭脂废独妍”,通过风和雨的交织,勾勒出一幅和谐而美丽的画面。
  • 人物描写: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三秋碧水瑶台月,十丈华峰玉井烟”这样的意象,通过自然景观来烘托人物的气质和情感。
  1. 诗人背景
  • 区怀年:区怀年,字叔永,是明代的一位著名文人。他曾任太学考通判、翰林院孔目等职,其学识渊博,尤以文学见长。
  • 创作背景:据记载,区怀年曾在明思宗崇祯九年入都候选后回到家乡,此后专心从事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
  1. 艺术手法
  • 修辞使用:《锦边莲》中的用词考究,如“风漪晴织藕丝牵”中的“漪”“晴”“织”等动词的使用,使得整个画面生动而富有动感。
  • 对仗工整:在押韵上,该诗也体现了对仗工整的特点,如“芳泽久娴苏蕙藻,彩霞分绚薛涛笺”中的对仗,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
  1. 主题内涵
  • 审美追求:通过描写自然景观与人物形象的结合,表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审美追求,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
  • 情感表达:诗中的情感表达细腻而深沉,不仅赞美了自然的美好,更是借景抒情,寄托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
  1. 历史影响
  • 文学地位:《锦边莲》作为区怀年的代表作品之一,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收录在《高明县志》中,为后世提供了研究明代文学的重要材料。
  • 后世评价:历代学者对《锦边莲》的评价普遍较高,认为其艺术成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是明代诗歌创作中的佳作。

虽然《锦边莲》可能并非直接的文学作品,但它作为区怀年的作品,无疑展示了明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高超的文学技巧。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人来说,了解这一作品及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无疑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