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川夜宿

山绕荒城水自流,霜空月色满溪楼。
夜长欹枕浑无寐,二十五声都是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苕川夜宿》是明朝诗人高逊志创作的一首具有深刻意境的七言绝句,描绘了元末明初的一段历史背景和作者的个人情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高逊志,字士敏,名或作巽志,生于元末明初的浙江嘉兴,是明代著名的诗人。他在洪武年间曾参与修撰元史,并因其才华被提拔为翰林编修。建文初年,他被任命为太常少卿,并在庚辰会试中与董伦共同主持考试,选拔了大量人才,如王艮、胡靖等,皆成为明朝的名臣。

  2. 诗歌原文:《苕川夜宿》原文如下:“山绕荒城水自流,霜空月色满溪楼。夜长欹枕浑无寐,二十五声都是愁。”此诗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3. 诗歌赏析:这首诗的开头“山绕荒城水自流”,以自然景观起兴,描绘了荒废的城池被群山环绕的景象,水流自顾自地向前流淌,形成了一种静谧而又孤独的氛围。接着,“霜空月色满溪楼”一句则转向了天空,月亮在寒冷的空气中显得格外清晰,而月光洒在溪楼上,使得整个场景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

高逊志的《苕川夜宿》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时代的思考和对个人处境的感悟,同时也展现了明代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才华。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多样性和发展脉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