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和水亭遣兴

水亭春欲暮,衰懒向来同。
照眼梨花雪,吹衣杨柳风。
独残红鹔鹔,尚浮碧丛丛。
槛外方塘涨,游鱼自镜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仲和水亭遣兴》是明代诗人娄坚创作的一首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五言律诗。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仲和水亭的春日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受。具体分析如下:

  1. 作者简介
  • 娄坚,字子柔,明代苏州府嘉定人。他工书法,诗清新,晚年学佛,长斋持戒。有《吴歈小草》等作品传世。
  • 在文学上,娄坚与唐时升、程嘉燧、李流芳三人合称“嘉定四先生”,他的诗歌集合《吴歈小草》亦被广泛传诵。
  1. 诗作原文
  • 水亭春欲暮,衰懒向来同。照眼梨花雪,吹衣杨柳风。
  • 独残红飐飐,尚浅碧丛丛。槛外方塘涨,游鱼自镜中。
  1. 诗歌赏析
  • 艺术手法:娄坚在这首诗中展现了精湛的艺术技巧。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如“梨花雪”和“杨柳风”,营造出一个宁静而又生动的春天画面。这些描写不仅增强了诗篇的形象性,也使读者能够在心中构建出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 情感表达:诗中的“衰懒向来同”反映了诗人自身的心境。这种对春日美景的欣赏和内心的感慨相交织,体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内心的平和。
  • 主题深度: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它还透露出了诗人对人生的某种感悟。通过对比“残红”与“浅碧”(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美好),表达了一种超脱于尘世喧嚣之外的审美情趣。
  1. 写作背景
  • 《仲和水亭遣兴》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或者特定的生活状态有关,这为诗增添了更多的情感色彩。
  1. 文化价值
  • 《仲和水亭遣兴》不仅是文学上的佳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它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同时也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
  1. 现代影响
  • 在当代,这首诗依然被许多人所喜爱,成为了解明代诗歌风格的一个重要窗口。
  1. 学习建议
  • 对于学习和研究古代诗歌的学者或爱好者来说,深入了解娄坚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是非常有益的,这将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仲和水亭遣兴》的艺术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仲和水亭遣兴》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更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明代的文化风貌及诗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体会到作者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还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它也提醒人们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刻,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去体验和欣赏这个世界的美好与和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