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宵不滞雨,随意放兰桡。
寂寞清临水,空虚白到桥。
三台无碍柳,孤阁有吹箫。
寄语神仙女,潭烟莫浪飘。
绥江泛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绥江泛月》是明代梁以壮创作的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该文学作品:
诗歌原文:秋宵不滞雨,随意放兰桡。寂寞清临水,空虚白到桥。三台无碍柳,孤阁有吹箫。寄语神仙女,潭烟莫浪飘。
作者简介:梁以壮生活在明朝,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绥江泛月》作为其代表作之一,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和艺术想象。在明代文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情感表达,也折射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
作品赏析:《绥江泛月》以其优美的诗句、深邃的内涵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后世读者和研究者探讨的对象。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朝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同时对古代中国诗歌的发展脉络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写作背景:梁以壮创作的《绥江泛月》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完成的。明朝时期,文人墨客多有游历名山大川的习惯,通过诗歌来抒发情感、记录所见所闻。这首诗的创作可能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梁以壮借描写夜晚江边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对人生、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思想内涵:诗中的“秋宵不滞雨”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从容;而“随意放兰桡”则透露出诗人随遇而安、自由自在的人生态度。《绥江泛月》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更是一首蕴含哲理与哲思的作品,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深入思考。
艺术特色:从艺术角度来看,《绥江泛月》的五言律诗形式简洁而富有变化,韵律和谐且易于吟诵,充分展示了明代诗歌的艺术魅力。《绥江泛月》在音韵、用词、意境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绥江泛月》不仅仅是一首诗歌,它还是明朝文人精神世界的反映,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时代印记。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享受和学术探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