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谒陵眺望

清秋霜露肃祠官,帝里山川此郁盘。
上谷风尘通大漠,居庸紫翠落层峦。
七陵松掩金铺暝,万壑钟流玉殿寒。
香雾蒙蒙候灵跸,星辰还仰太微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日谒陵眺望》是梁有誉的诗歌作品。下面从作品背景、原文内容、赏析和意义四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1. 作品背景
  • 作者介绍:梁有誉,明朝诗人,其文学成就在明代诗坛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 创作时间:《秋日谒陵眺望》的具体成书年代不详。
  • 作品形式:此诗为七言古诗。
  1. 原文内容
  • 第一首《秋日谒陵眺望》的原文如下:
清秋霜露肃祠官,帝里山川此郁盘。  
上谷风尘通大漠,居庸紫翠落层峦。  
七陵松掩金铺暝,万壑钟流玉殿寒。  
  • 这是一首描绘秋日景色的诗,通过对帝王陵墓周边的自然景观进行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定和历史遗迹的敬仰之情。
  1. 作品赏析
  • 自然景物描绘:诗中“上谷风尘通大漠,居庸紫翠落层峦”两句,通过风起沙扬、山峦叠嶂的景致,展现了一幅辽阔壮丽的景象。
  • 历史文化氛围:诗句“七陵松掩金铺暝,万壑钟流玉殿寒”不仅描绘了秋夜的宁静,也反映了古代皇家陵墓的庄严肃穆,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1. 意义和影响
  • 艺术价值:作为一首描写秋日景色的诗歌,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展示了秋天的自然美景,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操。
  • 文化传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历史遗迹的敬畏与赞美是一种文化传承,而《秋日谒陵眺望》正是这种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对于后世读者具有深远的影响。

《秋日谒陵眺望》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诗歌,它承载着作者对历史的尊重、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国家的忠诚。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也能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无论是作为文学欣赏还是历史教育的一部分,《秋日谒陵眺望》都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