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晴过小圃

园林旬始涉,秋径水潺湲。
积雨欣初霁,凉风吹远天。
寒山含夕照,孤竹霭馀烟。
暂息茅亭下,醉吟疏柳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晴过小圃》是明代诗人梁以蘅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明代,作品原文展现了秋天雨后初霁的美景。以下是关于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雨晴过小圃》的作者是梁以蘅,字仲房,他生活在明代。梁以蘅以其诗歌才华被后世传颂,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个人的生活感受,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2. 原文节选:园林旬始涉,秋径水潺湲。积雨欣初霁,凉风吹远天。寒山含夕照,孤竹霭馀烟。暂息茅亭下,醉吟疏柳前。
  3. 艺术特色:《雨晴过小圃》在艺术形式上属于五言律诗,这种体裁要求诗作遵循一定的韵律和格律,体现了古人对于诗歌形式美的严格要求。同时,这首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大自然的赞美。
  4. 主题思想:《雨晴过小圃》通过描绘秋天雨后的清新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赞颂。诗中的“园林旬始涉”,暗示了时间流转,而“秋径水潺湲”则勾勒出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画面。诗中的“孤竹霭馀烟”一句,更是将诗人的心境与自然景致巧妙地融为一体,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高洁情怀。
  5. 文化价值:《雨晴过小圃》不仅是梁以蘅个人的文学成就,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享受和文化思考的素材。
  6. 鉴赏角度:从诗歌的角度来看,《雨晴过小圃》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秋径”、“残阳”、“孤竹”等,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诗歌的语言,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诗人所表达的那份宁静、淡泊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雨晴过小圃》作为明代诗人梁以蘅的经典之作,不仅在艺术上具有较高的价值,更在思想内涵上具有深刻的意义。它不仅反映了明代社会的风貌,也传递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