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结小茅亭

新结小茅亭,彷若在空翠。
阒寂为柴门,竟日无人至。
篁叶风萧萧,日夕更森邃。
道经时一展,澹泊饶古意。
野人性疏阔,颇与世人异。
聊此避尘俗,亦是时共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新结小茅亭》是明代诗人梁以蘅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新结小茅亭》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空翠之中新结的小茅亭,以及其独特的环境感受和心境。下面将详细介绍此诗:

  1. 作品背景:梁以蘅字仲房,号南塘,是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1543)的举人。弱冠时他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曾任职宾州训导、庐陵教谕等职,后转任连城令,最终年仅四十九岁便去世。有《南塘诗集》传世,其中收录了他的多首诗词。

  2. 诗词原文:《新结小茅亭》是梁以蘅的一首五言绝句,全文如下:
    新结小茅亭,
    彷若在空翠。
    阒寂为柴门,
    竟日无人至。
    篁叶风萧萧,
    日夕更森邃。
    道经时一展,
    澹泊饶古意。
    野人性疏阔,
    颇与世人异。
    聊此避尘俗,
    亦是时共弃。

  3. 诗词赏析:《新结小茅亭》是一首描写隐居生活的古诗。诗中“新结小茅亭”,表现了诗人选择了一个幽静的地方开始他的隐居生涯。“新结小茅亭”中的“新”字,不仅指时间上的新造,还暗示了一种重新开始的心态。接着,“彷若在空翠”表达了茅亭周围景色的美丽,使人仿佛置身于一片清新自然的世界中。而“阒寂为柴门”,“竟日无人至”则展现了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生活状态。诗人通过这些细节描述,展示了他对简朴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最后,“澹泊饶古意”和“亦或时共弃”反映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理解和认同。

《新结小茅亭》不仅是一首表达隐居生活之美的诗歌,也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及其创作背后的文化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