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赏铜丝灯

太平京国万家灯,东巷徐家最有名。
金网漏光华月小,绣幡拖影彩云轻。
尊前何用蛾眉舞,笔底能令鬼胆惊。
试问去年同赏者,天涯星散不胜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徐氏赏铜丝灯》是明代诗人张弼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关于《徐氏赏铜丝灯》的相关信息:

  1. 作者简介
  • 作者张弼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以其丰富的文学成就和对古典诗词的深刻理解而被后人铭记。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当时社会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 张弼的创作生涯中,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徐氏赏铜丝灯》便是其中的佳作之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1. 作品原文及注释
  • 《徐氏赏铜丝灯》全文如下:太平京国万家灯,东巷徐家最有名。金网漏光华月小,绣幡拖影綵云轻。尊前何用蛾眉舞,笔底能令鬼胆惊。试问去年同赏者,天涯星散不胜情。
  • 在这首诗中,张弼以“徐氏”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热闹非凡的赏灯场景。通过对灯光、服饰以及人物活动的精细描写,展现了节日夜晚的热闹与欢乐氛围。诗中的“金网”、“绣幡”等元素,不仅美化了语言,也增添了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灯火辉煌、欢声笑语之中。
  1. 作品赏析与评析
  • 从文学角度来看,《徐氏赏铜丝灯》不仅是一首描绘节日盛况的诗作,它还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珍视。张弼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之志。
  •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这首诗采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意。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使得原本平凡的赏灯场景变得富有层次和深意。
  1. 创作背景
  • 作为明代的作品,《徐氏赏铜丝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审美观念。诗中的节日氛围和繁华景象,正是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状态的写照。
  • 此外,张弼作为一位有影响力的文人,其创作往往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和个人特色。这首诗可能受到了当时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同时也融入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体验和艺术追求。

《徐氏赏铜丝灯》不仅是一首描绘节日盛况的诗作,它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赏析与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的社会风情和文化特点,也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尊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