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汇堂新成

别馆新开绿汇滨,萧然无处著嚣尘。
清风时作酒边伴,酷暑不欺林下人。
犹未忘机鸥鸟舞,时常得食鴄雏亲。
天涯故旧休怜我,老齿还能嚼紫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绿汇堂新成》为一首古风诗歌,创作于明代,作者是张弼。这首诗歌以兴化为背景,描绘了新建的“绿汇堂”的景象和氛围。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诗人简介:张弼,别号绿汇堂主,是明代的一位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作多表现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语言优美,情感真挚。

  2. 诗歌原文与内容解析

  • 诗歌开头“别馆新开绿汇滨”,描述了一座新建的别馆位于绿水之滨,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 “萧然无处著嚣尘”表达了诗人对都市喧嚣的远离,寻求一处清静之所的渴望。
  • “清风时作酒边伴,酷暑不欺林下人”描绘出一幅夏日炎炎但凉爽宜人的图景,让人感受到自然的恩赐。
  • 最后两句“犹未忘机鸥鸟舞,时常得食鴄雏亲”则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与鸟类之间的亲密关系。
  1. 艺术手法
  • 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如“清风时作酒边伴,酷暑不欺林下人”,使读者仿佛能听到清风和感受到酷暑带来的清凉。
  • 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如通过“旧径开桃李,新池凿凤皇”来突出新建场所的华丽与自然之美的结合。
  • 利用象征和隐喻,如通过“鸥鸟舞”和“鴄雏亲”等意象,赋予自然万物以生命力和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1. 文化与历史背景
  • 这首诗反映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和追求,也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文化特征。在那个时代,文人士大夫常常倾向于寻找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 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对“绿汇堂新成”的描述,可以窥见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理想生活的描绘。
  1. 现代意义与启示
  • 从现代的视角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逃离都市喧嚣、寻找心灵慰藉的途径。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可能感到压力巨大,需要这样的诗篇来提醒自己享受生活中的简单和美好。
  • 诗歌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对现代人在忙碌生活中寻找平衡点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它鼓励人们在忙碌之余,也要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与自然保持联系。

《绿汇堂新成》不仅是一首描写兴化新建场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的象征。它传递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为后人提供了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