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居

凤凰山下梅花屋,俯仰乾坤尽香玉。
逋仙寂寞三百年,尘土孤山昧人目。
清诗往往落人间,疏影暗香今始续。
曲栏小几神与交,宛见杖藜巾一幅。
谩呼焦尾洗尘襟,独把匏樽酌溪绿。
典醋不计春浅深,阴风飕飕雪簌簌。
万顷玻璃舞鹤颠,八窗云母飞蛾扑。
嚣尘不到只仙家,何必洞天三十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梅居》是宋代诗人郑刚中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郑刚中在《金房道间皆蜡梅居人取以为薪周务本戏为蜡梅》一诗中,通过对蜡梅的描写,表达了他对于高洁品格的追求。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梅花的优美姿态,还蕴含着作者对美好品德的向往与追求。通过这种艺术形式,郑刚中展现了他对自然界中梅花的深刻理解和赞美。

在《梅》这首诗中,杜牧通过生动的描写,塑造了梅花的形象并赋予它高尚的品质。全诗前六句主要围绕梅花的姿态进行描述,后两句则进一步突出了梅花的美丽及其可以作为美的象征。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也间接地传达了作者本人的高洁品格和理想情操。

元朝诗人梅致和的《次叔章兄閒居韵·其四》中,描述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隐居生活场景。诗中的“门径亦幽哉”表达了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状态,而“发从明镜老,心与白云閒”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自在。

宋朝朱梅居的诗句“物态却从无处有,世情偏向苦中甜”则揭示了生活中的美好往往隐藏在不易察觉之中,而人们在困苦中往往能体会到生活的甘甜。李昱的《题梅·其四》中,“断桥流水月黄昏,几度相思对酒樽”则通过细腻的画面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杨杰的诗句“晓登丹霞峰,暮入仙都宿”,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麻源》则通过“落落千岁杉,干直枝不曲”等意象,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独特之美。释怀深的《立春》中,“萱草堂东逢立春,春风堪笑亦堪颦”,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活力的赞美。石宝的《升堂颂古五十二首·其六》中,“春风堪笑亦堪颦”既表达了春风的温柔与妩媚,又隐含着对世事变迁无常的感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