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独夜

好月不自厌,况当秋半期。
古今同醉夕,河海共圆时。
独立已忘我,长吟欲语谁。
今宵应爱惜,莫待隔年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秋独夜”是一首明末清初的五言律诗,由张穆创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中秋之夜独自欣赏明月的情景。以下将从诗歌的背景、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张穆(1607—1688以后),字穆之,号铁桥。广东东莞人,明末清初时期著名诗人、画家和击剑高手。他的诗作以豪迈、清新见长,山水画则生动活泼,充满生气。他晚年归隐罗浮山,与世无争,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热情和活力。
  1. 诗歌原文及赏析
  • 《中秋独夜》原文为:“好月不自厌,况当秋半期。古今同醉夕,河海共圆时。独立已忘我,长吟欲语谁。今宵应爱惜,莫待隔年思。”这首诗简洁而富有情感,通过对月亮的赞美、对时光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 这首诗反映了中秋节夜晚的意境,月亮高悬,照亮了夜空,也照进了诗人的心田。诗人通过描绘月亮的变化,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诗人的独白也传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在这首诗中,月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它象征着光明、团圆和美好,同时也代表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月亮的变化被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
  • 韵律美:五言律诗的形式使得诗歌在节奏和韵律上更加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沉的思想内省,将个人的情感体验转化为普遍的人类经验,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

《中秋独夜》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一首蕴含着丰富哲理的作品。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和对时间的思考,诗人展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也让读者对人生的真谛有了更深的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