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尚世鸣遗牡丹

考室晴开赤县霞,松门不种故侯瓜。
老人漫爱长生药,上客惭分富贵花。
云笈不妨供玉女,金枝元自出王家。
从兹春暮芳菲后,常籍香光殿岁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谢尚世鸣遗牡丹》是一首明末清初的七言律诗。由张穆所作,其背景、内容以及意义如下:

  1. 作者介绍
  • 张穆,号铁桥,广东东莞人,明末清初时期的文学家和画家。他在吴中地区有过壮年的往来经历,并结交了多位知名之士。晚年后归隐罗浮山,他的山水画作富有生气。他工诗善画马,能击剑,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
  1. 诗歌原文
    考室晴开赤县霞,松门不种故侯瓜。老人漫爱长生药,上客惭分富贵花。
    云笈不妨供玉女,金枝元自出王家。从兹春暮芳菲后,常籍香光殿岁华。

  2.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春天的美景。“考室晴开赤县霞”描绘了晴朗天气下的天空,而“松门不种故侯瓜”则暗示着主人翁对自然的欣赏与追求。
  • 情感表达: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审美情趣。“老人漫爱长生药,上客惭分富贵花”,反映了诗人对于长寿的追求和对于物质享受的淡泊。
  • 文化内涵:诗中提到“云笈”、“玉女”和“金枝”,这些元素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象征着仙界、女性美及皇室血统。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种超越世俗的文化氛围。
  1. 艺术价值
  • 语言特色:《谢尚世鸣遗牡丹》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律感,通过对比和对仗的手法,展现了诗人的艺术功底。
  • 意象运用:诗中的意象如“赤县霞”、“松门”、“长生药”、“富贵花”等,都富有象征意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1. 历史影响
  • 文学地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张穆的《谢尚世鸣遗牡丹》作为一首七言律诗,代表了明末清初时期文学创作的高水平。它不仅是作者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当时文人精神风貌的一种反映。
  • 文化传承:这首诗通过对牡丹这一花卉的象征性描述,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创作。
  1. 教育意义
  • 美学教育:在现代教育中,可以通过分析这首诗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
  • 人文精神:这首诗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可以作为教育学生尊重生命、珍视自然的教材。

在深入探讨了《谢尚世鸣遗牡丹》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和艺术价值后,不难发现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文学作品,而是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同时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谢尚世鸣遗牡丹》是明末清初张穆的一首代表作,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文学的魅力,更能从中汲取到丰富的人生智慧和精神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