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过半信闲身,离菊堆金不称贫。
千古遗弓终抱恨,十年磨剑尚如新。
澹能鲁酒供高客,豪任齐纨散舞人。
试问雄心销几许,从来英杰返天真。
寿卫菉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寿卫菉园》是一首明末清初时期创作的七言律诗,由诗人张穆所作。该作品不仅在文学艺术上具有独特价值,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生活态度和哲学观念。下面将详细介绍《寿卫菉园》:
作者简介:张穆是明末清初广东东莞人,字穆之,号铁桥。他的工诗善画马,并具备击剑的能力。壮年时,张穆往来于吴中,结识了许多知名之士,后来归隐罗浮山。尽管晚年生活简朴,但精神状态依然饱满,展现了一位文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超然态度。
创作背景:《寿卫菉园》的创作背景与其个人经历密切相关。据记载,张穆在壮年时期曾游历于吴中,期间结交了众多知名人士,这一时期的经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之后,他选择了退隐,回归自然,这种生活方式促使他在《寿卫菉园》中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内心世界的抒发。
诗歌内容:《寿卫菉园》中的诗句“百年过半信閒身,离菊堆金不称贫”,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超然看法。他认为人生百年已过半,应该追求心灵的悠闲与宁静,物质的富贵并非人生的全部,精神上的富足更为重要。此外,诗句“千古遗弓终抱恨,十年磨剑尚如新”则反映了一种坚持与执着的精神,无论遭遇何种困境,都不应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应不断砥砺自己,保持内心的坚定和纯洁。
《寿卫菉园》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张穆对生命、自然和人性深刻的思考与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不仅能领略到其艺术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对生活和自我认知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