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泉大阅

使者临关日拥旄,天威只尺壮神皋。
指挥乍结车骑阵,战守还凭虎豹韬。
万阁凌霄金作垒,五兵飞雪玉为刀。
年来愧博君王宠,幸有边尘识二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汤泉大阅》是明代戚继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是明代诗歌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创作背景
  • 时间地点:《汤泉大阅》创作于隆庆六年(1572年),在明朝蓟镇总兵戚继光的领导下,在一个宽阔的开阔地上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军事演习。
  • 目的意义:这次军事演习不仅是一次对军队的检阅,更是一个展示国力、提升士气的重要活动。通过这样的大型活动,可以增强边关将士的信心和战斗力。
  1. 诗歌内容
  • 诗句鉴赏:如“指挥乍结车骑阵,战守还凭虎豹韬”展现了指挥官调度部队的场面与士兵备战的状态;“万阁凌霄金作垒,五兵飞雪玉为刀”则描绘了长城上雄伟的建筑和兵器的壮观。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宏大的场景描写,反映了当时明军的实力和边防的坚固,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的忠诚和对战争的理解。
  1. 文化影响
  • 历史地位:作为明代的一首诗歌,《汤泉大阅》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成为了研究明朝军事、文化和政治的重要文献资料。
  • 后世评价:《汤泉大阅》因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被后世众多文学评论家所推崇,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珍品之一。

《汤泉大阅》不仅是一首表达军事策略和战略布局的诗作,更是一篇展现明代边疆风貌和文化精神的史诗。它的创作背景、诗歌内容及其深远的文化影响,都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并传承下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