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王万户席上

暮霭初收火树悬,银河万丈遥相连。繁星丽千门,明月当华筵。
高堂簇绮罗,宝炬开金莲。鳌山掩映城不夜,昆仑顶上人如仙。
忽忆穷谷之元元,不知今夕何为然?愿得君恩如灯月,一时照耀来九天。
关塞无尘烽火息,太平有象凤毛骞。且与将军拌一醉,高歌潦倒春风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元宵王万户席上》是明代著名诗人戚继光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作品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风貌和当时的节庆习俗。

《元宵王万户席上》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景观描绘,展现了元宵节夜晚的壮丽景象。诗句“暮霭初收火树悬,银河万丈遥相连”生动地描绘了夜色中的火树银花与繁星点点,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同时,“繁星丽千门,明月当华筵”则进一步烘托出节日的热烈和欢庆氛围,使得整个场景更加梦幻而美丽。

从文学技巧上看,戚继光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对仗手法。例如,“高堂簇绮罗,宝炬开金莲。”通过绮罗的华丽与宝炬的辉煌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句的艺术效果。而“忽忆穷谷之元元,不知今夕何为然?愿得君恩如灯月,一时照耀来九天”则通过反问句式增强了情感表达,使整首诗更显抒情性。

这首诗不仅是对元宵节夜景的描写,还蕴含着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通过对节日繁华背后的社会现实的反思,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这种深沉的情感表达,使得《元宵王万户席上》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部反映时代变迁和个人感慨的文学作品。

作为明朝文人的代表之一,戚继光的诗歌在当时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深远的社会影响。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边塞诗,也有细腻柔美的田园诗。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作者的个人才华,也为后人研究明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通过深入分析《元宵王万户席上》,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和社会价值。这首诗不仅让人们领略到了明末元宵节的盛况,更让人们感受到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国家的深情厚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