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濒百死,贞心不少移。
幽室绝曙色,断食甘长饥。
逢辰曝囚板,畅怀哦新诗。
真成骨似铁,宁愁命如丝。
圣恩今浩荡,掖垣何委蛇。
虽然靳圜转,霆威固重施。
愧无感格术,停阁亦焉悲。
读斛山遗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读斛山遗稿》是明代诗人曹于汴创作的文学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作品:
作者介绍:《读斛山遗稿》的作者曹于汴,字自梁,号斛山,是明代著名的诗人,其生平事迹和诗歌创作都颇具传奇色彩。曹于汴在万历年间进士及第,历任多个要职,包括淮安推官、吏科给事中等,并在光宗和崇祯年间担任重要官职,如左佥都御史、左副都御史等。然而,他在天启四年被魏忠贤党羽诬陷,削夺官职,后虽遭高捷、陆澄源等人弹劾,最终选择辞官归隐。
原文展示:诗中的“忠臣濒百死,贞心不少移。幽室绝曙色,断食甘长饥”描述了诗人身处困境却坚守信仰的情景。此外,“逢辰曝囚板,畅怀哦新诗”则表达了即使在逆境中,诗人依然乐观地创作新诗的豪情壮志。这些诗句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政治理想和人格魅力,也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艺术成就。
作品赏析:曹于汴在《读斛山遗稿》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诗句,表达了他对于忠诚与信念的追求,以及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豁达。这种对人性深刻的剖析和对情感的真挚表达,使得《读斛山遗稿》不仅成为文学作品,更成为了一种精神的象征。
《读斛山遗稿》不仅是曹于汴个人历史和政治生涯的见证,更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深入理解明朝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