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未中和节柬韩寅仲

春光殊澹荡,令节是中和。
斗酒喜初熟,啼莺何处多。
闻君亲药裹,有客理渔蓑。
欲向桃源去,迷津可若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张萱创作的《己未中和节柬韩寅仲》是一首明末清初的五言律诗。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张萱(约公元1565年或1580年前后在世),字子高,号东阳山人,浙江绍兴府上虞县人,明代文学家,以诗名于世。他的文学成就体现在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精湛技艺的应用上。
  2. 诗词原文
    春光殊澹荡,令节是中和。
    斗酒喜初熟,啼莺何处多。
    闻君亲药裹,有客理渔蓑。
    欲向桃源去,迷津可若何。
  3. 诗意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中和节期间的所思所感。“春光殊澹荡,令节是中和。”首联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以及节日的氛围,给人以淡泊宁静之感。颔联“斗酒喜初熟,啼莺何处多”则转入个人情感,通过饮酒和观赏自然来抒发内心的感受。颈联中的“闻君亲药裹,有客理渔蓑”,展现了与朋友相聚的场景,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现实的变迁。末联“欲向桃源去,迷津可若何”透露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又难以找到前进的方向。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意境营造,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
  4. 主题探讨:《己未中和节柬韩寅仲》不仅反映了中和节的传统习俗,如饮酒、观鸟等,还蕴含着更深层次的哲理思考。诗人通过对节日氛围和个人情感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内涵、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己未中和节柬韩寅仲》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瑰宝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古代诗歌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