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桐江钓台

高台寒傍万山幽,玉削中天俯碧流。
双足已闻加帝腹,一竿何事老江头。
翻风绝壁鸣丹叶,蹴浪归帆起白鸥。
岁晏正淹台上望,浮云直北不胜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桐江钓台》是明代诗人张萱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绘了作者登上高耸入云的钓台,俯瞰万山幽深,碧波荡漾的景象,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张萱生活在明代,这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文人墨客们的创作活跃,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应运而生。张萱在登高望远之时,触发了创作灵感,于是有了这首《登桐江钓台》。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
  2. 诗歌内容:诗中“高台寒傍万山幽,玉削中天俯碧流”两句,描绘了钓台的高峻和周围环境的幽静,给人一种远离尘嚣、心境宁静的感觉。“双足已闻加帝腹,一竿何事老江头。”则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即世事如浮云,名利终归尘土,唯有垂钓这一行为,才能真正体现人生的真谛。
  3. 艺术特色:此诗在形式上严谨规整,语言平实而富有韵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深刻的哲理思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手法,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登桐江钓台》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志趣的诗作,更是明代文人心态的一种反映。在那个文风鼎盛的年代,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了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