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珠必极海,探玉必穷山。
立志各有在,岂惮行路难。
新安文献渊,稽古之所关。
秦火不能及,有书千万间。
家家诵唐虞,人人希曾颜。
孰云先哲门,未易梯级攀。
既趋仁义途,慎勿由榛菅。
归囊莫轻解,为子当谛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录》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的诗歌总集,由南朝梁代萧统编选。这部作品汇集了自先秦至南北朝时期各种不同风格和流派的诗歌,共收录了三百一十九位诗人的诗作四百九十五首。《录》在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古代文学的重要资料,也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录》的编纂背景是萧统在公元6世纪末至7世纪初,担任梁朝的太子舍人时完成的。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经历了许多动荡,社会政治环境复杂多变,而文学创作也随之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萧统通过《录》这一形式,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诗歌进行集中整理,展现了那个时代文学创作的繁荣景象。

《录》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从先秦到南北朝各个时期的诗歌,包括了赋、诗、乐府等多种体裁。其中既有反映社会现实的民歌,也有表达个人情感的抒情诗;既有描绘自然风光的风景诗,也有抒发政治抱负的政治诗。这些作品展示了中国古典诗歌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轨迹,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

《录》的编纂工作非常严谨,萧统在编选过程中注重诗歌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力求做到“不采鄙俗”和“去其浮秽”。这种对文学作品的严格筛选和评价标准,使《录》成为一部具有较高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的文学宝库。

《录》的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它在古代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被后世众多学者和文学爱好者所研究和传颂。同时,《录》也为后世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关推荐